鐐瑰嚮瀹夎鏂颁竴浠g數鑴戝畨鍏ㄤ笓瀹� 閫熷害鏈€蹇殑鐪嬪浘杞欢 绮惧噯鍖归厤 鎯充綘鎵€鎯崇殑杈撳叆娉�

振德楼正面照。 走近振德楼,门楣上悬挂着的“艺术众创空间”“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外教学实习基地”两个牌子格外扯人眼球。 一个客家民居何以能成为大埔县首个古镇乡村的艺术众创空间呢? 先来看看振德楼这座典型的客家建筑的布局。它坐北向南,砖木结构,二进院落三横屋,面宽45.1米,进深22米,大门乃石门框,门额上书“振德楼”三字,中路五开间,上下堂用天井相隔,上堂抬梁式梁架。砖墙承檩,天井用麻石条铺地,回廊两侧设有楼梯,楼内梁架、雀替等木制构件使用雕刻工艺,门楼正面用六角窗装饰。屋内共有16个厅,9个天井,48间房屋,门前右侧还有水井一口……









花了近1个小时,把振德楼楼上楼下里里外外参观了遍,这座砖木结构建筑,历经百年风雨洗礼,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斑驳,但其超大的私家“别墅”格局和空间,不仅正好满足古镇乡村的艺术众创空间设置,而且对于研究客家楼屋建筑画风以及客家人文历史,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艺术众创和学术研究两不误,的确高招! 北塘村振德楼艺术众创空间的创新做法,真是值得全国各地正在或准备打造“宜农宜游传统村”的学习或者效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