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菱V43改装机械增压6G72
这个车,陪我走过不少路,上山下乡,劈山劈石,卖了值不了几个钱,而且也有感情。其他还好,就是不够力,现在基本定位就是个玩具,总是觉得动力不爽。本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的想法,自己折腾一下。总得来说,也算是使上了我的所有的能力来完成这个事情,大致分6步。
1. 理论计算
目的是先算个大概,这个估计大家兴趣不大,此处省略掉1万字。
2. mounting
一句话,就是将这个泵安装在发动机上,把驱动的皮带装上。这句话基本折腾了我好几个周末。
还好有个可以用来参考做支架的发动机,省了很多时间。
-------分页-------
设计与实际,理想与现实。。。
就是这块铁,从横岗建材市场买回来后起码折腾了我两个周末。。。
-------分页-------
3. 进气管路改造,就是各种的绕,让增压器的进气,出气,和空滤,节气门,ABV接上。也是一句话,又若干个周末过去了。。。
切诺基是我能想到的最便宜的风箱,火补+各种胶糊成一个。。。
最后卖相还算端正。。。
一条135度,70cm直径的铝管锯开做前后两段,充分利用。
换油,一般齿轮油伺候。其实还有很多的通风管,手太脏,实在没心情拍。
4. 电控部分
需要构建一个电路,来控制旁通泄压阀ABV的开关角度,以及泵的离合器开关。要做到这个控制,我需要读取曲轴转速,节气门开启度等信息。我从淘宝上面买了一个单片机,开始了学生年代的电路焊接。
帕杰罗的曲轴传感是脉冲输出,不是简单的电压。cam shaft和crank shaft都以脉冲输出,我选择了曲轴信 号,因为比较规整,示波器上看见cam轴的信 号的占空比不是50/50。
曲轴crank的速度大概是转速的3倍,8~900转的时候读到的脉冲频 率有44hz, 也就是每分钟44*60秒=2640次触发。怀疑曲轴上有三个出发点,也就是每转一圈被触发3次,所以转速大概是2640/3=880RPM,哪位大侠拆过曲轴以及曲轴传感器的可以验证一下,反正我读到这个数就*60/3。
还是TPS,节气门位置传感器,帕杰罗是4线,1条vcc,1条底线,1条度数,一条开启关闭指示开关。我开始只接了开启角度的读数,后来是觉得控制得不是很理想,读进越来越多的信息,都快自己做了一个增压器的外挂电脑了。包括转速,也是后来试车的时候发现拖档时也需要持续让增压器离合打开,而当时节气门已经关闭,所以只读取节气门传感器无法识别,所以才又去考虑把转速读进来。
当收油的时候,节气门瞬间关闭,但是发动机的转速和增压器的气流不会马上停止,若果不 泄压,这个压缩空气就会在增压器和节气门之间形成高压,损坏管路和甚至节气门和发动机。买来的这个拆货是个电控的泄压阀,而不是传统的真空泄压阀,连接头出6根线,工作从解码开始。
-------分页-------
这张手绘图也是这张贴子较为有价值的图片,要驱动这个玩意在合适的时候关闭或者打开,精度不能有半点含糊。第一步是要搞清楚这6根线是用来干嘛的。。。
不卖关子了,基本就是一个6线步进电机,需要用一个系列的脉冲来控制这个马达打开和关闭的角度,可以全开或者全关,或者开45度等各种我需要的角度。
视频: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jA1NTc2OTA0.html
自从1997年我在读书的时候写过一个51单片机之后,我就没有碰过51了。在我构建这个电路的时候,我马上想起了我十几年前的玩具,但是现在的版本太先进,太方便了。以前我在读书的时候要在实验室排队刷片子,每修改一次都要用紫外线灯照实验芯片1个小时后才能写一次,那总痛苦真是不知道怎么过来的。现在的实验板,40人民币一片,usb直接擦写,动不动就刷,还能跑33兆!真心疯掉了。
配合了一个达灵顿管组的步进电机驱动模块,和一个双路继电器控制模块,用来控制ABV步进电机和离合器开关。5. 软件部分
一句话需要写个程序来检查转速,节气门开启度,在不同转速,加速要求的时候控制ABV,增压器离合器。程序从1.0写到了3.2收,那就是写了32个版本。现在可以直接通过一根USB线连接到我的macbook上面直接对这个增压器外挂电脑写参数,主要是调整开启转速,节气门角度,增压离合延时等参数。
接上压力表的测试视频: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jMyMzIwMTky.html
这个手稿参考了20年前丰田申请的机械增压专利的一些做法,我觉得他们的维 权意识很好,竟然20前就在做这些工作。惭愧的国内车厂就知道抄,赚快钱。经过我自己亲自动手,我觉得为一个传统老掉牙的6g72增加一套机械增压装置,除了泵的开发以外,外围的配套电路和软件其实让我一个人全职做,估计也就1两个月就能做出试验机,完成测试路试不会超过半年。。。 好了牢骚打住。
6. 调试,自从第一次着车后,基本就进入了调试阶段。在国外,performance tuning是个高级活,国内还算不上有这个产业。过程其实就是改变参数和使用场景,低转,高转,高负荷,低负荷,拖档等路试。一般有个专业的dyno测试台才能测试出车辆在负载情况下的马力。我问了身边一圈人都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测试台,也在网上找。好兴奋找到一家,虽然在珠海,还是寄厚望打过去,连电话都已经不通,基本反应这行的生存状况。没办法,只能直接上路测试。
我一般只会在周末等我老爸过来的时候才会上路去试,保证起码有个人推推车。第一次路试是清平高速市区到收费站前的上坡路段。随着增压的轰鸣声,一路上坡,挺爽的走到掉头的位置,一收油,马上听到‘啵’一声,随即死火,是我的程序写错了? -- 明天接着写。
不用明天了,今天接着写。是管路被增大的进气压力脱开了。现在用的时那种上下两头的不锈钢喉夹,彻底解决。这周周末又没空,看下周能否把压力表装上,然后可能要对喷油系统开始做些调整。原则上现在发动机的气缸内有更多的空气,但是AF比是否合适?当然我会第一反应觉得应该是淡了,而不是浓了。想接个OBD看看氧传感的读数,NND v43的obd口好像不是标准的协议,虽然插头一样,但是廉价的obd2 scanner读不到。
总的来说,可能需要一个流量更大的喷油嘴,目前按正常的油压大概在:2.5~3 Bar,这让我想起了3000GT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