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----宜宾李庄古镇
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因金沙江、岷江在此汇合,长江至此始称“长江”,故宜宾也被称为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。李庄古镇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,素有“万里长江第一古镇”之称,已有1460年建镇史。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,街道为石板铺成,两旁多为清代建筑,雕花门窗,风火山墙等等颇有川南特色。 由庙宇、宫观、殿堂组成的“九宫十八庙”、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营 造学社旧址、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、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以及被誉为李庄“四绝”的旋螺殿、奎星阁、九龙石碑、百鹤窗,形成了李庄独特的古民居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。李庄古镇有”三白“,名气很大,分别是:白糕、白肉和白酒。
抗战期间,国立同济大学、中 央研究院、中 央博物院、中国营 造学社、金陵大学、文科研究所等10余家高等学府、科研机构迁驻李庄,包括世界级大 师梁思成、林微因、傅斯年、李济、童作宾、梁思永、童第周等大批学子云集李庄,形成了李庄独特的抗站内迁文化。
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、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、国家AAAA级景区、国家环境优美乡镇、国家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、四川省百镇试点镇、四川省园林城镇、省级天府旅游名镇、省级特色小城镇、中国民 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、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“十月文学奖”永久颁奖基地、“中国古建营 造技术保护与发展论坛”永久举办地。
-------分页-------
慧光寺,抗战时期同济大学西迁李庄旧址。大门栏上写着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对联。单钩栏的戏台上,同济大学曾在这里举行庆祝35周年的校庆。
慧光寺单钩栏的戏台上,同济大学曾在这里举行庆祝35周年的校庆。
李庄白肉,全名为“李庄刀口蒜泥白肉”,是四川宜宾历史文化名镇李庄的传统美食,选用皮薄肉嫩、肥瘦比例恰当的“长白山”或“约克”或“巴克夏”猪肉,加以多种酱料制成,有清香爽口,肥而不腻,咀嚼化渣等特点。
片肉时,厨师必须精力高度集中,用专用刀具先从猪皮面进刀,然后几乎是凭感觉往下进刀片肉。手艺高超的厨师片出的肉片厚薄均匀,每片长可达20至30公分,宽15至20公分,厚仅1至2毫米,肉片薄可透出人影。将片制好的白肉可平铺装盘,也可每片肉卷成筒状装盘,使李庄白肉成菜在“形”上达到最 佳,给人以美感。
张家祠内原有用整块上等楠木雕刻的五十扇窗页,窗门每扇长2米,宽0.6米,均为精工雕刻,每页有不同形态仙鹤两只,共一百只,四周配以动感十足的云彩,名为“百鹤祥云”窗。现尚存二十四扇。百鹤窗为精美的工艺品,不仅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和雕刻功夫,还需要丰厚的财力。据李庄《张氏宗谱》记载,每扇窗门的雕刻工价为纹银十四两,这相当于清朝时期一个正一品官一个月的俸禄。
-------分页-------
李庄白酒以独特的纯古法酿制工艺,酿造出具有川南小曲独有的“清澈透明、清香纯正、糟香舒适、醇厚甘甜、回味悠长”的清香型白酒特质,最关键是好喝却不贵,所以多年以来,深受百姓喜爱。
岳庙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上河街,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,历经明嘉靖、万历年间和清道光七年(1827)多次重建,该庙由大山门、炳灵殿、玉皇楼、岱宗殿、十二殿等建筑组成,占地1200余平方米。东岳庙既是南溪农民暴 动攻打李庄指挥部旧址,也是抗战时期(1940—1946)内迁的国立同济大学工学院、法学院旧址。
-------分页-------
-------分页-------
-------分页-------
民 国28年(1939年)在李庄建立抗 日阵亡将士纪念碑。民 国32年(1943年)当地政府规定每年3月29日举行抗 日阵亡将士及死难烈士灵位入祠典礼
-------分页-------